对于“合格IPO”的定义,最初多见于境外红筹结构的融资文件。 在境外,由于IPO的门槛较低,并非所有IPO都能提供足够的流动性,因此投资人一般会在协议中设定IPO的合格条件(尤其是并非所有投资人对公司IPO都有发言权和否决权),比如交易所的限定、IPO市值、IPO募资金额等。 相比之下,由于A股IPO门槛较高、流动性比较充裕,投资人对公司IPO有较大发言权(公司A股IPO需要投资人同意并签署诸多文件),并且回购权等投资人优先权利通常在IPO成功后会被确定地取消,因此“合格IPO”的定义反而没有那么重要,对投资人而言能在A股IPO就是“合格IPO”——当然,随着注册制在A股的逐步推行,投资人也许需要更加重视对于“合格IPO”的界定。